2008年11月10日

降息到底有沒有用?


【圖:聯合新聞網】

橡皮筋拉太緊就斷掉了,鬆開之後就不是原來的橡皮筋了。

台灣的中央銀行在45天內4度降息,但是在亞股普遍收紅的情況下,台股還是小黑收場,引發了降息到底有沒有用的探討。

央行總裁彭淮南祭出少見的連續降息,同時挾著Global Finance年度全球央行總裁評比連續四年得「A」的佳績,可能沒有人敢批評他的政策。

其實彭淮南的好成績,應該來自於對於台幣匯率的緊緊操控,出身外匯局的他,這幾年來對於台幣匯率的影響力巨大到超過央行總裁的權限,對匯率的操控可以精確到小數點後第三位,但也因此穩定了匯率,但是對於國內的經濟狀況,彭淮南是否很了解,恐怕是要打個問號的,畢竟這幾年台灣的經濟,也看不出曾受惠於央行的貨幣政策。

一般而言,對於降息,看法是會釋出更多的資金,並且期望資金能夠被拿來投資,或者由銀行借給企業,達成刺激經濟成長的效果,升息剛好相反,央行可以回收多餘的資金,紓解通貨膨脹的壓力。

於是台灣的央行在六月因為擔心通貨膨脹,採取的升息的動作,不到三個月,國際經濟局勢和彭淮南想的完全不一樣,於是又採取降息的措施。前者是有效的政策,但是造成了傷害,後者是無效的政策,對市場不痛不癢。

為什麼?因為央行回收資金,自然會讓在股市及其他投資領域的錢,面臨回收,於是台灣股市產生了「彭淮南缺口」,但是降息釋出資金,錢可能停在投資人或是銀行的口袋,等待時機再進場,對於經濟,短期是沒有太大幫助的。喜歡侃侃而談經濟理論的彭淮南教授,這次因為今年六月的劇烈升息措施,可能要帶著「彭淮南缺口」的遺憾罵名,度過這次經濟危機。

所以金融海嘯席捲而來之前不到80天,彭淮南不只將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以及短期融通利率分別都分別調升半碼外,還罕見的調升存款準備率1.25個百分點,這是1989年以來的第一次,宣示抗通膨的意味濃厚,回收了金融體系大量資金,對於經濟冷卻的影響力十足,彭淮南對於經濟局勢判斷的誤差之大,只有回家玩橡皮筋才可以領悟到:橡皮筋拉太緊就斷掉了,鬆開之後就不是原來的橡皮筋了。太緊的經濟政策是化學反應,是不可逆的。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那當之前原物料漲成那樣的時候
是等泡沫自己破?
還是動用工具壓它入水去冷卻一下?
後者比較能塑造一個有在做事的形象

我是覺得拿現在的市場無流動性
來評論彭也是太苛了
畢竟沒人料得到市場會突然炸開
現在能用的也就這些工具
盡了人事
接下來就只能看信心何時恢復
大家何時肯把口袋裡的錢拿出來了
(如果還有錢的話)

icewanderer 提到...

央行具有升息的工具,的確也在二○○四年十月以來連續十六次的升息;不過,出人意料的是當時央行同時端出調升活期與定期存款準備率的配套措施,這項工具的緊縮效果更強,市場宣示意味濃厚,更重要的是沒有彈性。當時彭淮南指出,「這幾道措施,是為因應通貨膨脹的上升,是有點緊縮沒有錯。」

如果當時只有升息,而沒有配合調升存款準備率,事後的調整會比較有效果,但是因為使用一種將近二十年沒有用過的措施-調升存款準備率,整體影響過大,還是值得深思。